四川先锋网
网站首页 前沿动态 社情民意 乡村振兴 群众路线 时代先锋 先锋观察 组工建设 教育之声 先锋评论 今日关注 党建之声 本网聚焦

赓续森工精神 担当绿色使命——记“全国劳动模范”吴林

更新时间:2023-11-30 浏览量:

  二十世纪后期,为合理利用白玉林区成过熟林资源,抢救火烧木,一群手拿锯子、口喊号子的森工人进入白玉高原的茫茫林海中,开始了爬冰卧雪为“三线”的林业生活。
  “当初我砍下这些大树时,心里充满了自豪和骄傲,有一种莫大的成就感,因为那时国家建设需要我们砍树,我们把万千栋梁献给了国家。”说这句话的是2015年“全国劳动模范”吴林。他先后经历了原木生产、天保工程建设、生态保护修复三个时期,体悟了什么是爬冰卧雪为“三线”、“雪山顶上一点红”、热火朝天做产业,在一次次的转型发展中,传承和发扬着扎根高原、无私奉献,胸怀大局、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绿色发展的森工精神。
  扎根高原,做森林资源的守护者
  1989年,吴林到甘孜州白玉国有林保护管理局工作,正式成为第二代森工人。八年时间里,先后采集了6000多立方米的原木。但是,“砍伐的树木终究是要还的”。很快,资源危机和资金危困情况就出现了。在这段困难的岁月里,吴林被安排到拉龙林场做又脏又累、收入更低的发电工。这段时间,吴林没有打退堂鼓,没有选择离开林区去外面和堂弟一起打工挣更多的钱,而是应下老父亲的临终嘱托,“当好绿水青山的管护人”。1998年,国家实施天保工程,森工企业迎来了角色的转变,吴林也开始践行对父亲的承诺。
  2002年冬季,正是森林防火的警戒期,空气干燥、气温极低,冰凉雪花悄无声息地飘落在正在巡山管护途中每个队员的脸上,这样的天气诱发了吴林的慢性鼻炎,流血不止。为了不让工友为他操心,他悄悄地用小纸团塞住鼻孔坚持巡护。正当此时,突然发现在另一个山头的林子中有烟雾冒出,这可急坏了他,不顾工友的劝阻,二话没说同去查看详情。当他们气喘吁吁地爬到目的点时,已是下午5点过了,却发现原来是几名牧民烧茶后残留在草地上的余火堆,大家赶紧彻底处理干净后方才放心离开。由于剧烈的运动,吴林的鼻血更加止不住了,夕阳余晖映衬着他那苍白得可怕的脸,把大家都吓坏了。工友们立即把他平放在林间空地上,手忙脚乱地采取急救止血措施后,半搀半扶地带着他回到林场驻地时已是晚上8点过了。极度虚弱的吴林躺在床上,脸上却挂着“完成了任务”的幸福微笑,甜甜地进入了梦乡……
  在他的带领下,麻绒林场广大党员和干部职工对128万余亩森林资源进行了常年性有效管护,并取得了建场40年以来未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的好成绩。

  无私奉献,做种苗培育的带头者
  植树造林,种苗先行。培育良种壮苗是林业生产建设最基础性的工作,也是林场最重要的任务之一。2008年以来,吴林同志知责担当、主动作为,积极投身于种苗生产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按照“适生、适地、适树”的原则,一手抓乡土绿化树种上山更新造林,一手抓观叶观花观果树种下山进圃培育彩叶苗木,大力培育川西云杉、变叶海棠、色木槭、花楸、栒子、高山柳、杜鹃花、日本落叶松等各类不同苗龄的绿化树种,育苗面积累计达345.33亩。在保障自身生态项目工程用苗的同时,主动进行跨地区合作,在德格、新龙、道孚、康定等州内县(市)和西藏、青海、甘肃等省(区)开展苗木购销合作,打开山下“绿色银行”。2013年以来,种苗基地生产的各树种各龄级苗木约2400万株。
  苗圃还主动与所在区乡协调联系,每年对当地乡村有劳动能力但缺乏技能的农牧民实行免费技能培训,并适时安排到苗圃工作,每年使用当地农牧民用工1100余个,为当地农牧民增收10万元以上。同时,每年还安排当地农牧民从事变叶海棠、云杉、丁香等种子和柳树穗条、苗圃改土所用腐殖质的采集以及从事野生菌类的采收等工作,每年为当地老百姓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艰苦奋斗,做植树造林的先锋者
  “要致富,多栽树,现在森林资源就是最大的财富,我们是砍树人变栽树人”,吴林说。从2000年3月开始,吴林就把钻研植树造林技术作为重点学习内容,工作时虚心向老同志请教,业余时主动借阅专业书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很快便掌握了造林技术,成为了造林的行家里手。
  在高原植树造林,条件异常艰苦。距离林场近的地方,每天吃完早饭天不亮就出发,徒步走上海拔4000米左右的造林地带工作,傍晚徒步回林场还要自己生火做饭。距离远的,搭工棚,吃住在一线,时间最长可达三个月。没有蔬菜,一碗白米饭就着一点豆瓣就是一餐;没有休息床,高山柳树枝弯下腰横竖交织着就是床;没有照明,加点煤油点上灯芯就是光亮。“为了保证苗木成活率,苗木都带了营养袋,每个营养袋有半斤重,泥浆顺着背篼往外渗水,衣服裤子全都湿透。吴林每天要背8趟,每一趟都在150斤以上,让我们女同志拿锄头等工具栽树。每当看到他的肩膀和背部磨出了一道道血痕,我们都很心痛,让他休息一下,他却笑言,轻伤不下火线。”职工苏晓芳回忆道。
  2006年,吴林主动申请由企业组织造林队到德格县开展异地绿化造林工作。“正准备在帐篷里做晚饭时,不料狂风吹翻了帐篷,取水点非常远,运送苗木要经过一片沼泽地,行走时,要选择好线路,否则就会陷入泥潭无法动弹。”胡林说。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吴林不断总结高原林区造林经验,抢抓季节,积极克服气候恶劣,立地条件差等困难,每天坚持早出晚归,抓阴避晴,坚持了四年,保证了为德格县种下的树苗全部成活。天保工程以来,吴林用辛勤汗水和大量心血与班组其他同志一道圆满完成了1.5万余亩、栽植树苗300余万株的植树造林和异地造林任务。
  根据最新二调资料显示,企业主动融入“绿化全川·甘孜行动”,大力实施“山植树、路种花、河变湖”工程,积极构建“山顶戴帽子、山腰争票子、山下饱肚子”的立体生态格局,白玉林区森林覆盖率达43.96%,森林蓄积量排列四川省第二、甘孜州第一。

  先行先试,做绿色发展的探路者
  2000年初,随着企业改革发展的深入推进,林业产业和转型发展已是迫在眉睫。2003年,吴林结合白玉县域特点和企业实际,率先提出采集、加工、销售野生菌类,开发利用林下资源的思路,从而助推并拉开了全局转型发展的序幕。2006年6月,企业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快产业发展的决定》。麻绒林场作为藏香猪、藏鸡养殖项目实施单位,当年就从西藏林芝地区引进藏鸡150只,藏香猪9头。通过林场职工大会一致推选,吴林当选为项目负责人。从此,他又从“栽树人”变成“饲养员”。白玉林区气温较低,天气寒冷,又经常停电,给乳猪繁育带来极大困难。为了提高新生乳猪的存活率,吴林不顾家人反对,坚持把小猪抱回家里给它们保温,小猪吃不到母乳,他就用奶瓶一只一只地喂……通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和持续发展,野生食用菌、藏香猪、藏鸡等产品于2012年通过有机食品认证,养殖、种植基地于2012年10月顺利通过四川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检查验收,藏香猪肉、腌腊制品和藏鸡、藏鸡蛋等产品于2013年4月取得QS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察青松多公司于2013年7月被甘孜州商务局评为“甘孜州商务领域知名品牌”,“察青松多”牌有机藏香猪系列产品于2014年10月获选四川省优质森林食品“天府七珍”,年产值达150万元。
  和谐共创,做民族团结进步的引路者
  1999年初,吴林还是拉龙林场的发电工,他与其他同志一道手拉、肩挑、背扛,用绳索和木棍等简单工具,在20天时间里,义务竖起木质电线杆20余根,架设输电线路11公里,把照明用电输送到了20余户农户家中,农牧民感激地为他献上洁白的哈达,说到“卡卓卡卓,扎西德勒!”而他憨厚的笑容背后,早已将手上的老茧、肩上的绳痕忘得一干二净。这些年来,因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民族团结进家庭工作的开展,吴林经常深入到结对亲戚家里,问寒问暖,帮助他们在生产、生活上出主意、想办法,积极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每年都为亲戚家送去价值1000余元的大米、清油、大茶等生活品,为民族团结进步作出自己微薄的力量。在他的建议下,林场吸纳当地老百姓参与树种采收、圃地改土、腐殖质采集、苗木除草等临时用工年均1000余个,农牧民群众每年从林业产业项目上获得直接经济收入600余万元,在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个承诺,一生守护;一种精神,一脉传承。34年来,吴林同志牢记林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奋斗、开拓创新,科学植绿、精心护绿,至微至显、善作善成,一步一个脚印传承和发扬着森工精神,践行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走出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两翼齐飞的道路,铺就了更高质量的绿色发展之路,为四川白玉的绿水青山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文章来源:四川先锋网 文章作者:

上一篇:通川区总工会到达州市工青妇活动中心调研网络主播技能大赛备赛情况

下一篇:达川区国资系统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宣讲会